…却成为中国动物营养学奠基人!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硕士研究生…

1951年,被后人称为丽江著名“留美三杰”之一的杨凤,在美国艾奥瓦州立农工大学(现依阿华州立大学)即将获得动物营养学博士学位之际,周恩来总理欢迎中国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讲话传到美国。受到感召的杨凤,冲破美国的阻挠,毅然回到了中国。

回国后的杨凤,全身心投入到中国动物营养学学科的建设,成为了中国动物营养学奠基人之一。从1952年起,杨凤先后担任四川大学农学院牧医系教研室主任,四川农学院副院长、院长,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名誉校长,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

杨凤胸怀献身教育之志,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立德树人,因为严谨的治学理念,他常把“读研究生如同下地狱,我代表学校在地狱门口欢迎大家、迎接大家”这句话挂在嘴边。

1984年,国家要调杨凤到农业部任副部长,他却坚定地回绝说:“我不是当官的料!”,从1952年到2015年,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育人塑才”这项伟大的事业……

从丽江走出去的“留美三杰”

1920年11月,杨凤出生在丽江县拉市坝的一个纳西族家庭。

1938年,杨凤就读于云南丽江中学,1941年考取国立西南联大化学系,1943年考入云南省公费留美预备班。

1938年,杨凤(第二排右数第二位)就读于云南丽江中学

1945 年,在昆明西南联大尚未本科毕业的杨凤,考取了国家公派留美的资格。因为自己原本的专业是化学,所以杨凤在报考公费留学时便理所应当地考了化工专业。可是在他临去留学之际,有人动员他说“中国很穷,正缺乏农业方面的人才,希望这批留美学生能有人去学农业”,于是爱国心切的杨凤便决定改学畜牧专业。

1943年,杨凤(第二排右数第二位)考入云南省立公费留美预备班

当时与杨凤同期考取公派留美名额的,还有物理学专业的方宝贤和矿物学专业的和惠桢,他们三人后来被称为“丽江留美三杰”,经过6-8年的异国求学,他们三人分别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众所周知,有着“花马国”古称的丽江,盛产良马,历代皆为贡品。明代在丽江和雅安同时开设的“茶马互市”,年交易“丽江马”四万余匹,“丽江马”曾问鼎中原也曾翻越世界屋瘠跨越国境。而出生在云南丽江的杨凤,自小便对马十分感兴趣。

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读本科时,杨凤遇到了一位在羊和马研究领域有着颇高造诣的教授,在报考硕士研究生时,喜欢马的杨凤很想成为这位教授的学生。但是教授却告诉他:“你在中国其实更适合做猪的养殖研究,你应该去学养猪专业”,杨凤听从教授的劝告,拜在了一位著名的养猪教授门下。

受到周总理的感召,冲破重重阻挠回国

1951年,杨凤即将在美国依阿华州立获得动物营养学博士学位之际,周恩来总理欢迎中国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讲话传到美国,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激起了极大的反响。

正在这时,已于先期回到中国的华罗庚教授,在美国《华侨日报》上发表了著名的《归去来兮》,杨凤受到感召后向校方提出了回国的要求。

青年时期的杨凤

导师强烈反对他的回国申请,主张他留在美国,但他毅然放弃了即将获得的博士学位和美国优渥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并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回到了中国。

从1952年起,杨凤先后

担任四川大学农学院牧医系教研室主任,四川农学院副院长、院长,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名誉校长,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

杨凤先生到名山、新都、汉源等县的农场、农村开展科研和科普工作

回国之初,杨凤震惊地发现,农民养猪却吃不起猪肉,从此,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吃上猪肉成为了他的人生目标,他牢牢将目光锁定在国家的养猪事业上,并为此奋斗60余年。即便是在反右运动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极不公正的待遇时,也始终对祖国充满信心。他不惧艰难困苦,从无场地、无设备、无资金、无项目的“四无”境地起步,建立起一个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国家重点学科。

1982年,参观课题组开展猪的屠宰实验

杨凤常说,只有前瞻性的研究才有可能推动产业的发展。在科研条件建设上他极富远见卓识,屡开先河:20世纪60年代,就在校内建设了“猪公馆”;1986年,杨凤教授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动物营养研究所”,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成绩显赫;在1987年全国动物营养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学

位授予质量检查评估中获总分第一;1988年从意大利引进了成套现代化实验养猪设备,开创了我国现代养猪业的新纪元;同年,他开创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三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4年,杨凤教授被评为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这是杨凤在数十年的科研工作中经常强调的问题,为了摸清四川农村畜禽养殖现状,开展调查研究,他走遍了四川省100多个县乡……

截至2015年12月,杨凤先后主持了省级重大课题5项,参研国家和部级课题6项,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四等奖3项。

苦乐观,“读研究生就是下地狱”

“读研究生如同下地狱,我代表学校在地狱门口欢迎大家、迎接大家。”

杨凤为学生授课

杨凤对研究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都认真仔细审查和严格指导,相比导师,更像是“严父”的角色。他在教书育人方面,倡导“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治学精神,要求学生注重文献阅读,具备国际视野,因而在课堂上,他时常给学生亲授英文原版教材。

亲授动物营养主干课程英文原版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截至2015年12月,杨凤共招收培养了博士生31人、硕士生47人。在此过程中,他将教书与育人相互结合,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名扬海内外的优秀人才,主持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省一等奖1项。

1987届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

杨凤所在的学科点,在1987年农牧渔业部教育司会同国务院学位委员办公室组织的“全国动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质量检查评估”中获总分第一,次年在全国畜牧学科类各专业博士点进行评审时也获总分第一,1989年、200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农学重点学科点。

1989年,杨凤教授主持完成的“加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教学成果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研究生教育1989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优秀奖。先后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动物营养学》,1996年获农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被列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3年获首届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

杨凤生前指导研究生实验

杨凤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国家杰出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杨凤与学生在一起

给年轻人“开铺子、铺路子、搭梯子”,造就了一个“人和”团队,这是杨凤一直牢牢放在心里,践行在教书行动中的育人“三子”。

心系家乡的纳西好儿子

虽然已离开家乡丽江许多年,但是杨凤一直心系于此,他生前曾担任云南省政府顾问多年,为云南农业尤其是畜牧业的发展及学科建设出谋划策,倾情奉献,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杨凤受邀参加中科院、云南省丽江天文观测站奠基仪式

1992年初,杨凤协助和惠桢夫人陆子秀女士,于次年创立了“和惠桢”奖学金。在长达10多年为家乡支教助学活动中,杨凤数次专程从四川回到丽江老家指导和参与“和惠桢”奖学金颁奖活动。

1994年初,杨凤就曾在百忙中回到故乡,亲自给优秀学生颁奖,谆谆教导年轻一代,发扬丽江纳西民族传统美德,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凤参加丽江地区中学“和惠祯”奖学金颁奖仪式

1996年起,他多次组织率领四川农业大学专家组,为云南省政府确立的建设现代化养猪示范县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在西南地区建成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养猪示范县4个,促进了云南省养猪事业的发展。

杨凤助推云南省建立“畜禽饲料及营养实验室,并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杨凤亲手书写实验室名称

杨凤曾说:“人们常常把知识分子参军称为投笔从戎,我却以为尚志虽从戎但未投笔,他能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可以说文武兼备,文采俱佳。”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杨凤,正是这样的“大学者”。

参考资料:

四川农业大学《纪念杨凤先生百年诞辰 | 一支短片带你领略大师风采》,2019年1月

成都科协《走进科学家 | 中国动物营养学界泰斗——杨凤》,2022年1月

杨一红《丽江一匹马,忆杨凤先生》

百度百科《杨凤个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