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考研经验帖每天复习不足8小时的我,一战跨考上岸北大新传

阅读指南

? 基本情况

? 择校过程

? 备考过程

? 经验与反思

01

基本情况

本科就读于京内某211院校的语言类专业,一战跨考北大MJC上岸。备考期间经历了转移方舱,冲刺月感染新冠等一系列突发情况,在每天学习时间不足8小时的情况下,成功跨考上岸。

初试成绩

02

择校过程

我在2021年12月就决定了考研,并选择了新传作为跨考方向,且由于个人未来职业规划,我将院校选择范围划定在北京。因此,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在各种不同高校官网上搜集了院校的培养目标、部分北京高校的初试真题、各大院校上岸学姐学长的经验贴以及上岸学姐学长选择的辅导机构等信息,确定了目标院校和辅导机构。

为什么选择北大?

一方面是北大的头衔和名气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每个高考的孩子应该都梦想过这所顶尖学府,自己高中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很想利用考研这次机会,逆风翻盘。

另一方面,我刚好在择校期间联系到了本校成功上岸北大新传的学姐,深知新传考研是一场艰巨的信息战,获取更多的院校信息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备考焦虑,并让自己少走弯路。因此我也想借由学姐这一得天独厚的人脉,获取更多备考信息和备考指导,跟随学姐的步伐实现自己的新传考研梦。

同时,看过一些北大新传考研真题分析后发现,北大新传考研的题目更加考验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并不拘泥于死板的定义(不喜欢背书人的福音)对热点事件很敏感,拥有独到见解,并且具有批判思维的学生,备考北大会比较顺利。

03

备考过程

1

3-5月

? 专业课

我并不是一个爱看书的人,但是备考前期也按照学长学姐的建议,读了基本备考所需的基础和拓展书目包括《传播学教程》、《大众传播理论》、《网络传播概论》、《新闻理论十讲》、《新闻学概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等书。

此外,我也听完了胡师姐新传考研全程班的新闻学和传播学基础课,了解了基础知识,并利用胡师姐的传播学教材,巩固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我每天会抽出40分钟朗读并尝试复述教材上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保证基本理解了传播学基础理论。

五月中旬,由于本科学校学业压力较大,我没有能跟上传播学进阶课,总体进度上被拖慢,后期的学习安排也被影响。

? 公共课

由于本科学校特色(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我对公共课比较有信心,只背了英语单词目前还没有开始。

2

6-8月

? 专业课

将近半个月的学习空档导致我遗忘了非常多的专业知识,所以在这个阶段,我用二倍速看完了胡师姐新传考研全程班的传播学进阶课程。遇到不熟悉的知识点立刻翻阅胡师姐的传播学教材。

同时,跟随着传播学进阶课(以范式和流派为框架),我用幕布APP做了每个学派的笔记(笔记内容包括学派发展脉络;学者主要思想;老师在直播课中阐释理论时所举的例子和我本人能够联想到的例子)。由于我本人不太擅长背书,所以在这个阶段中,我每听完一个学派的课程内容,就立刻复述性地自己手敲笔记,而非简单地复制粘贴PPT 的内容。

学派提纲

这种整理方式能使我内化了传播学进阶课程的内容,对北大重点考察的学派思想掌握得较为扎实,省去了对我来说较为困难和枯燥的背书环节。并且在后续的备考期间,我可以随时复习知识框架,加深基础知识的记忆,节省了很多查找资料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胡师姐新传考研全程班的新闻实务课程也开始了,我每天会把更新的广告公关、网络传播等课程倍速听完,遇到印象深刻的案例会着重记录一下,并且有意在使用社交媒体的时候,积累我认为可以当做案例的新闻热点或媒体实践。

这段时间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大概控制在4小时左右。

? 公共课

政治方面,我听了考研老师的强化班课程,并勾画了《精讲精练》的相关重点。每完成一章课程,我也会做完对应章节的1000题,并进行批改和订正。总体来说,在这个阶段中,我将政治学习控制在每天两小时左右。

英语方面,我基本刷完了2010年以来英语二的真题并进行了批改和订正。除了订正错题外,我还会精读每套题的文章,标注出生词和难句。在这个阶段中,我将英语学习控制在每天一小时左右。

3

9-11月上旬

? 专业课

虽然一直在背诵传播学专业知识,但是我仍然没办法完整的背诵出每个名词的定义、流派的发展。所以这个阶段我必须做到大量输入与输出的结合,因此除去早上一小时的政治学习时间、下午一小时的英语学习时间和休息的三小时时间(时间安排主要根据考研时间制定:早上学习政治和专业课;下午学习专业课和英语),我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十点一直在学习专业课。

在这个阶段中我首先系统梳理了北大新传考研的历年真题,明确了重点考点,选择性的看了课程的PPT,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实务、新媒体、广告公关、广电等。虽然在这个阶段我没有跟上每门课程的直播课,但是我在听回放课时都认真地回答了课后问题,总结了班里同学答题的一些亮点,形成了自己的答题风格。

同时,我在十月下旬开始根据考试热点选择性地阅读了四大刊内的一些论文(胡师姐新传考研团队会每月推出四大刊论文合集推送,每个月都可以直接领取到整理好的论文包,省去了自己去整理的时间),积累了部分前沿观点和答题语料,并且阅读了目标院校教师的论文,对北大的研究内容和风格进行初步了解。

模考批改

除了听课和读论文之外,我还参与了胡师姐的专题热点答题班和前三次模拟考试(每次批改都有具体的建议,可以根据建议不断优化答题的框架和语料),不断进行输出训练。同时,我自己每天也会和研友一起固定练三道题目(一道名词解释,一道简答和一道论述,名解写完整,其他的题写框架。晚上固定时间一起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并且口头补充答案)。所有的答题训练我都是买了专业课的答题纸来练习的,这就使得我在训练中掌握了题目的排版与字数分布。

? 公共课

政治方面并没有付出很多时间(所以政治考的不太好,大家还是多留点时间刷题吧),只是看博主总结的知识点,背诵马原部分,利用刷题小程序巩固记忆。

英语方面,我完成了2005年以来英语一真题的客观题部分,并简单地口译了一下翻译部分。总结了每套题中的错题和生词。英语一的难度较大,可以很好地锻炼我们的英语能力,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

4

11月中旬-12月下旬

? 专业课

这个阶段开始,除了政治(1h)、英语(0.5 h)和休息时间(3h)外,我从早上的八点到晚上十二点一直在读论文、总结专题、听课和答题输出。

在这个阶段,我主要读了北大老师(参考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官网师资力量部分)近五到十年来的部分论文(胡师姐新传考研团队会整理北大新传导师论文包,备考的同学也可以联系助教老师领取)并结合胡师姐的论文包整理出了一些专题,按照专题内容和研友相互出题,相互补充,形成自己的题库和案例库。

和研友每天打电话练习

冲刺阶段中,我将之前整理好的传播学知识框架和每日练题的答题纸当做自己的复习素材,每天复习知识点,并加深思考,总结归纳自己能用到的答题亮点和应用广泛的案例。

同时,在这个阶段中,我也用两倍速听完了胡师姐新传考研全程班中的小班课内容,课程中的书籍带读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触达了新闻传播现象背后运行的一些底层逻辑。

除此之外,在这个阶段,参加了胡师姐新传考研全程班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进一步查漏补缺,针对弱点话题进行针对性的论文阅读和答题训练。

? 公共课

政治方面,我做了考研、考研模拟卷的所有选择题和肖四肖八的所有选择题。其中,肖四肖八的选择题刷了三遍,其余模拟卷只重刷了错题。主观题部分我仅背诵了肖四的大题。

英语方面,因为专业课任务繁重,我将英语学习的时间缩减至半小时,主要进行了作文写作训练和范文精读。

04

经验与反思

? 专业课

不要和别人比较,和自己比。每个人的备考方式都不一样,但核心都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高效率的学习,以完成任务为导向,不要以学习时间为目标。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一定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总结分为两部分:一是梳理目前进度,调整下一阶段计划;二是进行阶段性测试,明确自己在学习内容方面的水平。根据总结的结果适当调整学习安排,进行查缺补漏。

忽略形式和自我感动,做实事。不论是做笔记还是理专题,笔记和专题从来都不是目的,因此不要太过注重笔记和专题的形式是否美观,数量是否庞大,其本身能够发挥多大的功能则是最重要的。同时,也不要过分追求学习时长,应该将学习效率放在第一位。当你觉得自己努力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不努力了,不要给自己贴标签!踏实做事!

灵活规划,学会碎片式学习。考研所考察的

内容,每一项都是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的。如果能在刷抖音的时候自觉给热点分类,用理论知识解释热点,即便自己在休息,也能产生新的思考,新的感悟,提升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度。一段时间下来,会发现以前不懂的内容自己也能讲明白了。

? 公共课

政治:今年政治的选择题较为灵活。可见,一味地刷题是不够的,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牢固,不要想着背押题卷就可以了。现在的政治越来越难压了,还是脚踏实地比较好。

英语:一定要重视单词和作文!我的作文没准备两天,所以并没有拿高分,导致最后差一分九十,还是有点小遗憾。

? 心态

对抗焦虑,保持快乐的学习心态。整个考研期间,我的心态一直都比较稳定,总结下来有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对抗焦虑,行动是对抗焦虑的最好方式。每当我感觉到有些焦虑的时候我就会通过列计划的方式将焦虑拆解为具体的任务,比方说,十一月的时候我有些焦虑我的答题技巧,那我就立刻寻找研友,一起练题。行动起来之后,就没有时间焦虑了!特别焦虑难以抑制的时候不要强迫自己,建议找一些方式纾解压力,比如大哭一场,吃点好吃的,运动一下,调整好状态再高效学习。

二是保持快乐,主动寻求正反馈。每一次答题反馈和模考反馈中,我在内化学姐学长修改建议的同时也会注意到他们给予我的肯定和鼓励,从中汲取一些正反馈。同时,有一个一起考研的研友相伴,能很大程度上给予自己鼓励和动力,隔离方舱的时候,差点就坚持不下去了幸亏我的研友鼓励我,不然就前功尽弃了。

? 复试

整个复试的准备过程中,我与一对一学姐和研友进行了多次模拟训练。大量的模拟训练和头脑风暴使我在复试过程中心态较稳定,发挥较好。但就现阶段而言,准备好初试则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初试才有准备复试的机会。

#新传考研##考研##胡师姐新传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