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优优艺术设计考研大讲堂,带你高效学习《中国美术简史》!
??戴进是院体与浙派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主要艺术活动和影响是在民间。明朝山水花鸟画首席画师,浙派创始人吴伟,虽“源于戴进”而“笔法更逸”,用更多,气魄更大。吴伟用笔横涂直抹,似若随意。他的不少山水画有较大的人物,其实是以山水为衬景的人物山水画。画中人物大多气宇昂扬潇洒,飘然物外作品有《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等要点分析: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浙江钱塘人。初为银工,后改习绘画。他一生坎坷,被推荐入宫,却遭诬陷,流浪卖画为生,终至穷途落泊而死。
吴伟,曾入宫受宠,誉为“仙人笔也”,又获“画状元”印。吴伟得名后,院内外职业画家也有很多追随者,于是形成浙派的支派,春游晚归图戴进因吴伟的籍贯命名为江夏派。
浙派:明代前期以戴进为代表的绘画流派。戴进取法南宋马夏为主,上溯北宋,并及元人。他善于在山水实景中安排略有情节的人物活动,粗看有气势,可“卧游”,细看又多生活情趣。
这种山水画,实质是以山水为主的山水人物画。作品如《三顾茅庐图》、《春游晚归图》等。画院内外,追随戴进画风的人极多由于戴进是浙江钱塘人,所以后人把这一画派称为浙派。
柳下读书图
三顾茅庐图
春游晚归图
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吴派):明中期以后以苏州为中心形成的一个绘画流派。苏州史称吴门,故称吴门画派这一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征明,属于吴门画派的画家,大多是文征明的子侄与学生,著名的有文彭、文嘉、文伯仁、陆师道等,他们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沈周与文征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无论淡雅的青绿,还是沉雄、文秀的水墨,大多描写江南风和文人园林他们以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山水画以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引人注意,都有粗细两种面目,沈周以粗笔为主,文征明以细笔作品为多要点分析:
明中期成化、弘治之后,随着院体、浙派的极盛而衰,以史称吴门的苏州为中心,形成了波澜日壮的吴派。
吴门四家
背诵要点:
吴门四家(明四家):“吴门四家”指吴门画派中最有代表性的四位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英,他们也被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中的沈周与文征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无论淡雅的青绿,还是沉雄、文秀的水墨,大多描写江南风光和文人园林他们以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山水画以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引人注意,都有粗细两种面目“吴门四家”中的唐寅与仇英分别代表吴门四家中的另外两种类型:唐寅修养广博,诗书画并佳,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阅历较广,入世较故题材范围宽广,古今皆能,不拘一格。仇英文化修养不博,专画传统题材,但临古功底深尤擅长工笔重彩人物与青绿山水,作风严谨不苟
沈周与文征明
背诵要点:
沈周本身兼长诗书画,终身不仕。沈周以粗笔为主,画法师承吴镇而上溯董源、巨然租笔作品有《夜坐图》、《江村渔乐图》等,细笔作品有《庐山高图》等文征明以细笔作品为多,师法赵孟,旁参王蒙,情调闲静典雅:笔墨则干枯中见秀润,熟练中显生涩抒情意味胜于沈周,但气度格局不如。他的细笔作品有《江南春图》、《真赏斋图》等,粗笔作品有《古木寒泉图》等夜坐图
江村渔乐图
江南春图
唐寅与仇英
背诵要点:
唐寅字子畏,另字伯虎,是由文人发展而成的职业画家;唐寅修养广博,诗书画并佳,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阅历较广,入世较深,故题材范围宽广,古今皆能,不拘一格。很多作品能通过诗书画结合表达立意,如对农民的同情,对封建伦常的蔑视,对自食其力的歌颂等他的人物画能工能写,前者作品如《王蜀宫妓图》,后者作品如《秋风纨扇图》山水画出入宋元,状物真实而不刻露,抒情自然面不造作,作风沉郁潇洒,作品如《落霞孤鹜图》、《南游图》等仇英字实父,是出身工匠而跻身于文人之林的画家。仇英文化修养不博,专画传统题材,但临古功底深,善于囊括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不失与民间一脉相承的欣赏习惯,尤擅长工笔重彩人物与青绿山水,作风严谨不苟,代表作有《秋原猎骑图》、《桃源仙境图》等王蜀宫妓图
秋风纨扇图
秋原猎骑图
陈淳与徐渭
背诵要点:
陈淳出于文征明门下,是吴派著名画家。他的写意花鸟画造型精当,严于剪裁,题材多为士大夫园林中的景色,意境安适宁静,笔墨自由如意,画法放逸灵动,作品有《秋葵图》、《山茶水仙图》等徐渭,字文长,自幼聪颖,多才艺但屡遭不幸,无法施展才能。徐渭修养广博,精通民间戏曲,尤擅狂草写意花鸟画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花木形象中,着眼于生韵的体现,同时抒发“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悲愤与历劫不磨的旺盛生命力代表作有《杂花卷》、《墨葡萄》等徐渭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秋葵图
杂花卷
南陈北崔与变形主义
背诵要点:
南陈北崔:南陈指的是明末画家陈洪绶,北崔指的明末画家崔子忠,人均擅长人物画在人物画创作中,南陈北崔糅合晋唐五代传统与民间艺术传统,在浙派和吴派之外,别树一帜,开辟出一条“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道路,反映了明末清初书画艺术共同追求的一股时代风尚多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形,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道劲,设色古雅,称得上是人物画史上的变形主义其中,陈洪绶早年师法蓝瑛,取法李公麟,上溯晋唐,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风格。其人物形象,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道劲,出神入化,设色水石并用,以艳衬雅,尤善“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乎时辈的装饰意匠。代表作有《归去来辞图》崔子忠所画人物,描绘精细,气息古朴,尤擅白描人物,代表作有《云中玉女图》陈洪绶的人物画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设色水石并用,以艳衬雅。代表作有《归去来辞图》、《杨慎簪花图》等。他的版画成就也很突出,重要版画作品有《九歌图》、《水浒叶子》、《张深之正北西厢记插图》等。陈洪绶还擅长工笔与写意花鸟,作品有《杂画册》、《莲石图》等崔子忠,字青蚓,一字道母,山东莱阳人,少年时曾为诸生,属于文人画家。后因屡试不举,遂无意功名,寓居北京专事绘画创作,明亡后“走入土室而死”。所画人物,描绘精细,气息古朴,尤擅白描人物,颇有新意。代表作有《云中玉女图》《伏生授经图》等要点分析:
丁云鹏,字南羽,别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是一位积极投身于民间版画与墨谱会稿的职业画家。他的人物画,擅长道释人物及古代高人逸士,尤长于白描,早年用笔娟秀细劲,晚年略变粗劲苍厚,代表作有《漉酒图》《王川烹茶图》等。
吴彬,字文中,号枝瘾头陀,职业画家,人物、山水、花鸟兼能,他的人物画也以道释人物为主,造型奇特,也善白描,代表作品有《达摩像图》、《山阴道上图》等。
归去来辞图
云中玉女图
漉酒图
山阴道上图
松江派
背诵要点:
明末山水画流派之一,以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董其昌为代表,故曰松江派。作为明末画家、绘画理论家,董其昌在艺术实践与理论上都有突出成就
要点分析:
董其昌长于山水画,提倡“元四家”,轻视“吴门画派”,极力鼓吹纯“文人画”。所作山水作品注重笔墨技巧,书画同体,讲求气韵,追求似与不似。
董其昌善于将古人的结构、技法特点加以归纳,使画面富有清润温雅、平和怡然的趣味,带有宁静、自然的文人之思。
董其昌在美术理论上以禅宗南北,认为从唐朝开始,以王维的水墨渲淡一派为南宗;以李思训工笔重彩一派之分来总结画史为北宗。
前者注重抒情,有文人气;后者注重写实,有工匠气;他崇南贬北。董其昌的实践与理论得到松江地区画家陈继儒、莫是龙等人的支持,弟子满门,流风不绝,人称“松江派”。
董其昌
背诵要点:
董其昌:董其昌字玄宰,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在山水画上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化中的表现力,以笔势的运动作“不似之似”的组合他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和“画欲暗不欲明”的生动性与含蓄性,也发展了墨法。作品有《青卞图》、《江山秋霁图》等青卞图
江山秋霁图
南北宗论
背诵要点:
南北宗论是明末士大夫文人画家董其昌提出的著名的绘画理论观点,他以佛家禅宗分南北为喻,认为画也有南北二宗,北宗以李思训父子至马、夏为代表,南宗代表人物有荆、关、董、巨、元四家等,“南北宗论”在绘画中尚率真,轻工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黜刻画虽然他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提倡的美学观念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造成了明末以后有些画家一味摹古和追求笔墨而脱离生活的不良倾向
“四王”与娄东派、虞山派
背诵要点:
清初“四王”:清初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他们直承董其昌的理论与实践。四王包括两代人,第一代是董其昌的朋友王时敏与王鉴,第二代是王时敏之孙王原祁及王时敏与王鉴的学生王翚这一派画家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追求变化,崇拜元四家他们看重笔墨,大多以古人丘壑搬前挪后,构成一种元人已经达到的理想境界,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体现所谓“士气”与“书卷气”,却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四王派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确立了正宗地位。王时敏、王原祁更重笔墨风格,追踪黄公望,前者作品有《云壑烟滩图》,后者作品有《山中早春图》、《辋川图》、《仿黄子久山水图》等,追随者称娄东派王鉴、王翚(hui)也从临摹入手,但不忽视对丘壑形象的塑造,前者作品有《梦境图》《夏山图》等,后者作品有《溪山红树图》、《仿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等,追随者称虞山派
云壑烟滩图
山中早春图
夏山图
溪山红树图
“清四僧”
背诵要点:
“四僧”指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他们是有很强反清意识的遗民画家,绘画带有深挚的感情色彩和强烈的个性化特征,所继承的传统仍属文人画系统他们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性灵,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的效用并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象上,发展了笔是技法他们的画风对后来的“扬州怪”以及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有较大的影响
八大山人
背诵要点:
八大山人又名朱耷,江西南昌人。他是明朝皇室后裔,明灭亡后,国毁家亡,满怀悲愤,削发为,改名八大山人,他用“八大山人”四个字在作品上落款,故意分作上下两组(竖写),写成草字,很像“哭之笑之”他显然是借以隐晦地表达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八大的山水画原学董其昌,但亡国之后与董其昌大异其趣他以山水寄恨,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占蓄,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可称泪眼中的旧江山。作品有《秋林亭子图》、《松谷山村图》等秋林亭子图
石涛
背诵要点:
石涛原姓朱,名若极,更名元济、道济等,自称苦瓜和尚,别名很多。他是广西全州(今全县)人。他和朱耷一样也是明王室后裔,入清后作了和尚他早年过着僧人云游四方的生活,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在山水画方面成就卓著石涛山水不宗一家,看似无法而实际上变古法为我法,想象力丰富,景色郁勃新奇,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肆潇洒,意境生气突交,充满了品扬的激情、作品如《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泼墨山水卷》、《山水清音图》等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以“一画”的命题把山水画理论提高到哲理的高度,主张“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和“借古开今”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弘仁
要点分析:
弘仁,原名江韬,字六奇,明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弘仁,他的山水曾师从同时代画家孙无修和萧云从,并且取法宋元,尤其深受倪的影响,亦注重从大自然中吸收营养。
他的作品大量地以黄山和齐云山为母题,将山水实境升华为超脱了现实世界的理想化的境象给人一种远离现世的“世外山”之感,隐晦的表达出画家的遗民意识所画山水笔墨简洁洗练,善用折带皴及干笔渴墨,意境静穆幽寂、空灵松秀,丘壑严整奇崛,林木富于真实感。有《网陵图》、《崇冈山村图》、《黄海松石图》等黄海松石图。
髡残
背诵要点:
髡(kun)残,俗姓刘,字石溪,号白禿,自署石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因字石溪,故与石涛并称“二石”他也是在“甲申之变”(崇祯上吊的日子)削发为僧的。髡残为人刚心不阿,为世人所敬重他对人物、花鸟、山水皆能,以山水为最精。髡残山水受董其昌影响,取法黄公望、王蒙,但旨在表现“吾之天游”他的山水,布景繁密,山重水复,层次深远,奥境奇辟,绵逆幽深;笔墨苍率厚重,善用秃笔渴墨,以浓点短线及致密而又松动的用笔,表现郁茂森秀、苍茫壮阔的景象;风格雄奇磊落,朴茂粗豪,展现了大自然与个人精神世界不受拘羁的旺盛活力,代表作品有《苍翠凌天图》、《层岩叠壑图》《苍山结茅图》等苍翠凌天图
层岩叠壑图
金陵八家
背诵要点:
金陵八家是指:龚贤、樊圻、吴宏、邻詰、谢荪、叶欣、高岑、胡慥八人,他们多是具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山水师承北宋与吴门派传统,每用枯笔短皴(cun)画南京实景其中以龚贤成就最高,为八家之首他得法于董源,主张“我师造物”。所画山水,布境奇而安,丘壑多实景,意境宁静深邃,生机勃发作品有两种面貌,一为“白龚”,一为“黑龚”,代表作品有《夏山过雨图》、《千岩万壑图》等要点分析:
金陵画派,是明末清初活跃于南京地区的艺术流派,以龚贤为首。多以江南山水为表现内容。其作大多雄伟而秀丽,很具江南山水特色。金陵画派中的个人画风相距甚远。
夏山过雨图
千岩万壑图
扬州八怪
背诵要点:
扬州八怪,并不专指某八个人,而是泛指清代中期代表扬州画坛新风的一批画家,如郑燮、李鱓、李方膺、金农、黄慎等。郑燮影响最大,他并擅三绝,尤长墨竹,在诗情画意中歌领了清风劲节,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声”的抱负,绘画作品有《衙斋竹图》《兰竹图》等扬州八怪在艺术创作上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这些己经职业化的文人画家和已经文人化的职业画家,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宫廷提倡的正宗保守艺术的羁绊,或多或少地摆脱了贵逸平和的“士气”与“书卷气”,形成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发展了写意画要点分析:
扬州八怪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郑爕、李鱓(shan)与李方膺。他们选择历来文人易于掌握的“四君子”等题材,在诗书画的相互生发中,发泄牢骚,表现品格,寄托“用世之志”,其中郑燮影响最大。
郑燮字板桥,50岁始出任过山东范县令、潍县县官,得罪上级后罢官106版所有侵配究芝专研持品来扬州卖画。他并擅三绝,尤长墨竹,在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声”的抱负。对于前人成法,他主张“学一半,撇一半”,“自探灵苗”,不泥古人。绘画作品有《衙斋竹图》、《兰竹图》等。
第二类是厌弃官场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和汪士慎。其中,金农修养广博,工诗文,精鉴赏,擅篆刻,长漆书,之后作画,各门类、题材皆能。作品造意新奇、构境别致,笔墨朴秀,巧拙互用,耐人寻味。作品有《自画像》、《月考研》、《寄人篱下》、《采菱图》等。
第三类是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如黄慎、罗聘等。他们出身寒苦,也不满现实,因早年卖画为生,故功力深厚,较注意民间欣赏习惯,受扬州风气影响,也吸取了文人画家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