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農經管2021研究生招生 學科介紹——農業經濟管理
??中國農業大學是國内最早設立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高校之一,自1921年學校設立該專業以來已有百年的曆史。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是我院最早設立碩士點和博士點的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專業推薦名單。本專業于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家985和211重點建設項目;2003年批準為農林經濟管理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
作為國家重點學科,中國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具有學士-碩士-博士授權點,博士後流動站,現為經濟管理學院的王牌專業。農業經濟管理擁有一級學科碩士點和一級學科博士點,農業經濟管理碩士設有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涉農企業管理和農村區域發展等3個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管理博士招收3個二級學科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分别是農業經濟管理,農業經濟史,食物經濟與管理。
農業經濟管理學科是一門涵蓋經濟學、管理學及社會學的綜合性學科,研究農業部門生産、流通、分配、消費各環節資源配置和利用的經濟效率,以及與農林生産組織形式、農村勞動力就業與農民收入、農村社區治理與社會服務等重大現實問題相關的宏觀管理政策,為解決農業和農村發展中的公共政策問題、培養相應的高級專業人才和振興鄉村服務。
農業經濟管理研究的主要任務是要按客觀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的要求,在農業生産部門中合理地組織生産力,正确地處理生産關系,适時地調整上層建築,以便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資源,合理地組織生産、供應和銷售,妥善地處理國家、企業和勞動者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調動廣大農業勞動者的積極性,提高農業生産的經濟效益,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對農産品的需要。經濟管理學院農業經濟管理專業設置有3個主要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農村區域發展、涉農企業管理。
農業經濟學科發展立足我國工業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深入研究農村改革問題、農村基本經濟制度問題、農村土地問題、農民工問題等,形成了比較豐富的中國特色農業經濟學理論體系。當前,新農科建設現已成為新時代高校農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要求涉農高校從現代農業産業轉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生态文明建設等不同層面深入理解新農科建設的産生背景及時代意義。農經專業主動應對農業新産業新業态發展,加強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前瞻布局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新興專業,推進大部制改革,統籌專業設置和人才大類培養,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大人才保障。特别是在農業資源與環境經濟以及食物經濟等領域形成了良好的學術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
農業資源與環境經濟研究的特點在于注重與自然科學及技術研發的結合,注重定量分析與區域性問題研究。對農業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生産與生态環境的協調發展一直是我國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理論與實踐探索的重要方面,同時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如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不斷增強和資源利用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的持續改善等。但同時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美麗中國等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目标任務趨緊的背景下,我國農業農村的資源環境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亟需解決,如水土資源利用效率與空間配置優化、面源污染和土壤修複、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循環利用、農村人居環境等問題日益凸顯,這些都是未來一段時間内的農業資源與環境經濟乃至技術領域的重點關鍵問題。
食物經濟方面,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和市場化的持續深入,我國國民經濟蓬勃發展、經濟總量快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和财富連上新台階。人們對食物營養與健康的關注度提高,以及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發生将食品消費與營養結構等話題帶入農業經濟研究學者的視野當中。圍繞食品價格波動,農業生産力增長速度放緩引起的供需間不平衡、價格波動時期決策者的決策行為、生産者和消費者面對價格變化的反應等都是食品經濟有待回答的應用選題;圍繞現代食品生産體系,如何充分利用國内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中國食品生産、物流與營銷發展是全球趨勢;圍繞食品營銷,不同的标簽方式和内容、不同的營銷方式等對消費者食物消費行為的影響尚待深入探究;圍繞食物營養與健康,分析食物消費與肥胖的關系、與微量元素攝入之間的關系等研究都是農業經濟學科新的發展方向和領域。
中國農業大學是國内最早設立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高校之一,目前已有90年的曆史,為民族和國家輸送了大批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專業發展以“經國濟民”為己任,形成了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教學科研團隊,現有專職教師及研究人員35名(教授23人,博導29人,45歲以下青年教師17人),二級教授4人。其中,國務院參事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稱号人物1人,國家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4人,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1人,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2人,2人次承擔北京市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項目。本學科師資團隊圍繞農業産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工問題開展了系列研究,為國家“三農”政策提供了諸多有影響力的建議,多篇報告獲得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批示。
農業經濟管理畢業研究生主要去往與專業對口的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國家和地方科研機構,國内外高校,以及繼續求學深造。近5年畢業研究生有代表性的就業單位包括: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價格監測中心,國家統計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清華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
王秀清 教授
我們每一個人都隻不過是天地之間的一粒微塵,都應該找準适合于自己的位置。順應天道,位當則生,不當則滅。農業是人類文明得以生成與延續的重要紐帶,探索人與自然借由動物、植物和微生物而發生相互作用的規律,幫助一個人、一個村落、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一個地球村找到合理的農業利用方案,最終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主要使命。期待您的青春和智慧!
穆月英 教授
中國是世界上的農産品生産大國、消費大國和貿易大國,農業經濟管理至關重要,這也是我在國外留學時就有的深切體會。中國農業大學是世界院校,我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久負盛名。我校農經專業的名氣和實力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充滿紮實的學習風氣和學術氛圍。教師的科研工作和學生的學位論文選題,在重視學科前沿性的同時,結合世界農業發展的新潮流,瞄準我國“三農”領域的緊迫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二是教師隊伍實力雄厚。學校、學院、學科以及導師團隊等多層面的導師實力培養,包括内部和外部交流、培訓及出國等。導師的實力還體現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對政府決策的作用。三是學生畢業就業、後續發展前程美好。以我指導的畢業生為例,有在中央和省部級科研機構工作,有高校教師,有農業農村部以及地方公務員,有在政府機構下屬事業單位工作,有在銀行、保險、證券、咨詢等各類企業工作。“三農“乃國之根基,歡迎大家報考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碩博士研究生,成為“農經人”,開啟嶄新征程。
趙啟然
副教授
百年農經,砥砺前行。“農經人”是勤懇務實、嚴謹自律的代言。農業經濟系培養的專業人才遍布世界和全國各地,或者是産學研領域的高級專業人才、骨幹力量、知名學者和學術帶頭人,或者紮根基層、踏實做事、默默奉獻,他們都是我系的驕傲,是我們的榜樣。未來,随着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推進,對高端農經專業人才的要求将不斷提升,需求也将不斷增長。然行遠自迩,登高自卑。研究生學習生涯将是你們踏上學術道路的新起點、邁入社會工作的助推器。希望你們在此期間腳踏實地、勤于思考、勇于創新,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習得先進的理論方法、錘煉嚴謹的工作作風。成為具有農業情懷、紮實理論、廣博視野和卓越能力的時代建設者。
—2008屆農經本科保研
在農大6年,深深的愛上了這個質樸、溫暖、學術的校園。農經專業是農大的特色優勢專業,所以也彙聚了名家大咖以及更多的學術資源。師資力量強大,導師、專業課教授的人格魅力、學術精神時刻感染着我,畢業6年後依然能夠記得老師們孜孜不倦認真授課、指導學生論文的場景。農經專業關注三農問題,需要不斷深入田間地頭調研,通過入戶訪談、實地走訪切實了解真實現狀,真正做到了“腳下有泥”,也正是如此才能在寫論文時“心中有底”。強大的師資加上深入的實踐,使我在農經的學習經曆格外豐富。同時,踏實的學術精神、嚴謹的思維模式、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成為了走入社會的利器。農經專業的同學們也同樣踏實、優秀,學習氛圍濃厚、精神面貌積極向上,同學之間相處模式相對單純,更多是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所以無論是繼續深造還是直接工作,都有了不錯的選擇。
—2008屆農經本碩博連讀
—2010級農經本科後碩博連讀
作為經濟管理學院,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一名研究生,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經管院良好的學術氛圍,嚴謹的治學态度和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首先,學院為研究生培養設置了豐富緊湊的課程安排,确保在研究生低年級能充分紮實的掌握基本經濟學理論,為後續研究的開展和學位論文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次,為
了啟發研究生們進行思考,活躍學術氛圍,學院積極組織各類講座,從前沿方法、學術熱點等方面為研究的開展提供支持。此外,經管學院的研究生導師們對待學生認真耐心,針對每位同學因材施教。導師們積累了多年農經研究的經驗,能為同學們的研究選題提供富有前瞻性的建議。不僅在研究上,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們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态度也對我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2015級農經本科保研碩士在讀
—2015級農經本科保研碩士在讀
在農大的第六年,感受着這所百年老校淳樸的校風和深厚的底蘊,見證着不斷完善的教育基礎設施和不斷提高的學術科研水平,我始終沒有後悔當初的選擇。經管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大咖雲集,還經常邀請到國内外知名學者來做學術講座,對專業前沿問題進行深入探讨,拓寬學生的眼界,提升師生的研究視野;老師們可親可敬,對待科研嚴謹務實,對我們在學習上的指導耐心細緻,對生活上的關心無微不至,賦予着“良師益友”更深刻的含義;這裡學習和科研氛圍濃厚,在周圍人勤奮好學的大環境下,學業的良性競争激勵着我們培養更加踏實自律的學習習慣,遇到困惑時同門、同學間毫無保留的幫助與積極的鼓勵,讓我們共同在科研的路上勇往直前;作為農經學子,這裡也有有足夠多認識社會、了解農村的實地調研機會,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正把論文寫下祖國的大地上。
農大是我農經學術生涯的起點,農大老師嚴謹的治學态度、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及校園濃厚的學術氛圍給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對我後續求學及工作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使我至今仍然受益。時光流逝,轉眼十年,恩師的諄諄教導如在昨日,感謝農大老師們的悉心教導。常聽到業界人士和用人單位說到,農大學生基礎紮實,踏實肯幹,不浮躁,經過幾年的發展都能取得很好成績。我想這和農大嚴謹的治學态度和濃厚的學術熏陶密不可分。此生有幸入農大,希望農大越來越好!
我是工作多年後再考入農大的。入學後一下就感受到農經專業老師們的嚴謹務實的精神,許多老師對“三農問題”研究卓有見地,特别是指導老師細緻入微的關心關懷、兢兢業業的教書精神、嚴謹細緻的科研态度,給了我強大的支持,也讓我的學術水平有了質的提高。雖然畢業多年,但是老師的勤奮精神、老師的諄諄教導言猶在耳,讓我養成了勤奮務實認真的習慣,能夠始終保持勤奮的工作态度,在工作方面能夠持續進步。經過多年的耕耘和沉澱,我們能夠看到農大農經已經真正成為中國農經的TOP1,我們也很自豪。感謝農大,感謝導師,希望農大越來越好,農經越來越好!
時光飛逝!仿佛一切就在昨天,然而卻是九年之前。還清楚的記得,我辭去工作,天天在圖書館裡複習考博的那些日子。為了适應新的生活,在新的城市找到一份工作,我選擇繼續深造,選擇中國農業大學,選擇農業經濟管理專業,選擇穆月英老師。現在想起來,一切都那麼美妙,也許這是我一生中做的最正确最明智的決定,也是改變我人生軌迹,影響我一生的重大選擇。從第一次走進中國農業大學美麗的校園,我就被她深深的吸引着,有幸成為中國農業大學的一名學生,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非常幸運遇到了我的導師,她嚴謹的治學态度和寬厚善良的人格魅力都讓我們望塵莫及,是我們每個學生心目中最為尊敬的人,是我們一生學習的楷模和偶像。再一次感謝恩師的教誨和學校的培育,這是我人生中的一大财富,将镌刻成一幅美麗的風景永遠珍藏在記憶中。
記得有位前輩寫過一篇題為“農經界的七大門派”的文章,說中國農大農經專業是農經界的“少林派”,位列“五嶽劍派”之前!此文一出便在農經界的朋友圈中刷了屏,恰逢當時我正在母校攻讀農經博士,遂也樂于同别人議論一番。雖衆說紛纭、莫衷一是,但有一點似乎大家都有同感——中國農大農經一向内斂。這與少林武學重在内功修煉難道不是很契合嗎?在母校讀書時印象深刻的事這裡略舉一二。一是“三高”大考。我農農經專業博士生都要過的“生死關”,聽說不少學生考前都有“三高恐懼症”,但劫後餘生都感到受益匪淺!二是師門seminar。我有幸遇到了一位好導師,師門每月一次的seminar學術研讨會恩師從未缺席過,這是我能夠順利畢業的力量之源!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高校教師,母校的培養和恩師的厚愛将一直激勵着我努力向前!
5
記得初入農大求學,第一次在農業經濟管理PhD Seminar課堂上聆聽老師的課程,切實感受到老師的淵博和睿智,那時才深切體會到梅贻琦先生提出的“大學乃大師之謂也,非大樓之謂也”。後來跟随導師參加農戶調研,真正一步一個腳印的記錄農戶的聲音,感覺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責任,這一過程雖然辛苦,但是收獲良多。随着步入博二、博三階段,由于學院為研究生專門設置了參加各類學術會議的經費,就常常和周圍同學一起參加國内外各類學術會議,接受專業領域内各位專家的點撥,大大擴展了自己的學術視野。撰寫博士論文期間,由于對自己的研究框架、模型方法把握不準,就常常求助于導師和相關領域的老師,他們的淵博學時和誨人不倦的長者之風是我得以順利完成博士論文的主要原因。總之在農大的四年切實感受到自身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實質性轉變。高起點、高标準、高平台的農大農經是成就我一生的轉折點。
農業經濟史是全國獨特、學院最靓的精品專業。指導老師學識淵博、和藹可親、誨人不倦。更為關鍵的是,經過系統的學習和訓練,可以曆史思維、戰略高度、宏觀視野思考和前瞻農業農村發展的關鍵問題,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很榮幸也很自豪成為一名農業經濟史專業的畢業生,希望有更多的有識之士選擇這個專業。
電子郵箱:
cheny@cau.edu.cn
咨詢電話:
6273 8510
農大因你而精彩;
經管因你而不凡!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采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